close

 

下個禮拜就是期末考了,雖然考試範圍很多,但只要從現在起每天從早上八點K書到晚上十二點,就可以剛好念完!看著完美的讀書計畫表,彷彿下一刻就要迎接假期的來到。不過,人算不如天算,就算通宵未眠,但最終還是沒有把書念完。此情此景是否覺得很熟悉?只要把「讀書計畫表」變成「專案進度表」,這樣的戲碼仍三不五時地在工作職場上演,只是迎接我們的不是歡愉的假期,而可能是客戶的追殺!

 

若要說這是人的「惰性」,倒不如說這是人的「天性」,心理學研究指出80%人們都有過度樂觀的認知偏誤。我們會高估事情正向發展的可能,而低估厄運降臨的機率。例如:儘管經濟不景氣,但人們總認為自己的職涯前景光明,下一個被裁員的絕不會是我;雖然每分鐘都有人死於癌症,但那都是「別人」。換言之,樂觀偏誤只會作用在自己與家人相關的事物上,對於他人際遇的評估則異常客觀,甚至顯得悲觀。

 

樂觀偏誤讓人充滿希望,覺得自己是自律的、有能力的,甚至是幸運的!在這些美好的想像中,彷彿任何挑戰都能克服,所有計畫都能如期完成!但事情總有出人意表的發展,每份進度表似乎都逃不過修改的命運。為何人們總是學不會記取教訓呢?這又涉及另一項天性:嚴以律人寬以待己。

 

嚴以律人,是心理學所談的基本歸因謬誤,意指我們傾向對他人行為做內歸因,而忽略了情境的因素。

寬以待己,則是自利歸因偏誤,是說當自己成功時傾向做內歸因,但當我們失敗時則做外歸因。

 

同樣是進度延遲的情境,如果同事是專案經理,我們就會說:「他的專案帶領能力不佳!」;但如果是自己擔任專案經理,我們總有一堆不得已的理由,像是:客戶臨時加碼專案內容、系統突然當掉了、或是外部協力廠商拖到進度。總之,千錯萬錯,都不會是自己的錯。不過,如果專案順利完成且客戶滿意,那絕對是我們領導專案團隊有方。正因為這些歸因機制,讓我們太過相信自己的能力,而導致過度樂觀。

 

不論是樂觀偏誤或歸因謬誤,之所以稱為「天性」,是由於在演化過程中具有重要的生存功能。試想,若我們對生活不帶有一絲樂觀,不相信自己做得到,又如何跨出第一步,探索未知的挑戰?若我們總將過錯歸咎於自己,恐將深陷自責泥沼,深怕多做多錯。既然,這些認知偏誤難以避免,主管們不如索性順勢而為!

 

下次,如果部屬又規劃了一份「過度」完美進度表時,先別急著澆他冷水!完成規劃的當下,正是動力最強、信心滿滿的時刻,可別不小心扼殺了樂觀偏誤帶來的優點。再者,監督管控本是管理者之職。主管不妨以旁觀者的立場,提醒部屬預留應變時間的重要性。但一個善意的提醒,卻有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:

 

「記得多留點時間,因為你可能會做不完」,或者是

「記得多留點時間,以免客戶臨時提出變更」。

 

前者基本歸因謬誤式的說法貌似提醒,但聽在部屬心中卻像是恐嚇與指責,容易令人感到不舒服。畢竟,在部屬心中的樂觀偏誤作用下,可能正嘀咕著:「才不會呢!你怎麼知道我做不到?」。如此一來,反而助長了樂觀偏誤,對風險視而不見。聰明的主管要懂得人性,善用樂觀思考的優點,提昇部門戰鬥力;同時,要避免「過度」樂觀的危害,為部門繫上安全裝置,當專案脫軌時,不致於傷亡慘重,才能立馬整頓,重新再出發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張好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